國醫大師李輔仁手記:
"李氏低度保健藥酒",是李老幾十年臨床實踐經驗中的有效保健藥酒,此酒以傳統古方為基礎,經李老臨證經驗配製而成。
--摘自《李輔仁治療老年病經驗》
國醫釋讀
中國人對酒的研究與運用,可謂爐火純青。自從有了酒,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們演繹出無數的精彩故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酒幌子",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於是,有了武松酒後打虎的壯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英雄氣概,劉姥姥醉臥怡紅院的千古笑談……
從釀酒、飲酒到賞酒、論酒,酒已滲透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並逐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酒文化。
酒與醫素有不解緣,繁體"醫"字從"酉",酉者酒也。《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藥之道。所謂"湯液"即今之湯煎劑,而"醪醴"者即藥酒也。顯然,在戰國時代對藥酒的醫療作用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酒性溫,味辛而苦甘,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溫暖腸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等作用。適量飲酒,可以怡情助興,過飲則亂性,酗酒則耗損元氣,甚至殞命。醫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藥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其實,酒是一種最好的溶媒,許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難以將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藥物,大多可借助酒的這一特性而提取出來,並能充分發揮其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藥效,這就是藥酒歷經數千年而不減其魅力的緣由所在。
李老一生秉持"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信念,行醫數十寒暑,並獲得"用藥得當,可以通神"的好評。作為一名中醫大家,他對藥酒也是情有獨鐘。以傳統古方為基礎,積數十年臨床經驗,李老終於配製出六壇保健藥酒。在這裏,我們將這六壇酒的配製方法公之於眾,以望更多的人能夠從中受益。
1.首烏益壽酒
【處方】何首烏10克 ,黑芝麻10克 ,黃精10克 ,當歸10克 ,枸杞子10克 ,杭白芍10克 ,黃芪10克 等。
【配法】將上藥共煎成濃汁,過濾去渣,兌入25度500毫升高粱白酒內。如多配可按比例類推。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50毫升。
【主治】鬢髮早白、腎虛腰酸、腿軟乏力、氣虛血弱,久服無副作用。
2.丹參酒
【處方】丹參10克 ,檀香5克 ,木香5克 ,砂仁5克 ,赤芍10克 ,黨參10克 等。
【配法】將上藥共搗成粗末,加入25度白酒500毫升,浸泡2周,澄清去渣,以不見雜質為佳。
【服法】每日3次,每次20毫升。
【主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有活血化淤、益氣強心作用。
3.養血安神酒
【處方】茯神10克 ,炒棗仁10克 ,五味子5克 ,夜交藤5克 ,秫米5克 ,杭白芍5克 ,琥珀粉5克 ,桑葚5克 。
【配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兌入25度白酒500毫升,浸泡2周,再過濾去渣。
【服法】每晚服30~50毫升。
【主治】長期失眠,入睡難,醒得早,多驚恐夢,日久體弱,記憶力差,神疲乏力等症。
4.玉屏風酒
【處方】黃芪15克 ,防風10克 ,白術15克 ,柴胡10克 等。
【配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兌入低度白酒500毫升,澄清後,去掉沉渣。
【服法】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主治】體弱畏風或氣候變化時易感冒者,有補氣扶正、抗風寒、防感冒之功效。
5.枸杞子酒
【處方】枸杞子60克 ,桑葚子20克 ,百合20克 ,蓮子10克 等。
【配法】將上藥兌入500毫升低度白酒內,浸泡2周,澄清去渣,不去掉原藥亦可。
【服法】每次日2次,每次20~30毫升。
【主治】補腎益精、安神滋陰,治水腫脹滿、腰背酸痛等症。
6.生脈酒
【處方】黨參10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5克 ,龍眼肉20克 等。
【配法】將上藥濃煎去渣,兌入低度白酒500毫升。
【服法】每日3次,每次15毫升。
【主治】為強心複脈劑。可補氣斂汗,對氣短、口渴、脈虛弱等症有療效。
健康回音壁
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百藥之長"的酒"溶"於一體的藥酒,不僅配製方便、藥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
中醫認為久患疾病必將導致正氣虧虛、脈絡淤阻,因此各種慢性虛損疾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滯澀的問題。藥酒中含有補血益氣、滋陰溫陽的滋補強身之物,加上酒本身辛散溫通的功效,有利於各種慢性虛損性疾患的防治,同時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
文章來源:節選於《大國醫》一書 作者:王耀堂 焦亮
《本草綱目》中的酒療法
《本草綱目》稱,酒能行氣活血、通經活絡、攜藥性至病所,還能調節情志、開胃健脾,並能夠解除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如馬肉毒、桐油毒、天行餘毒、蜘蛛瘡毒等。還記載了不少藥酒,如紫酒、薑酒、桑葚酒、蔥豉酒、葡萄酒、蜜酒、地黃酒等,而且牛膝、虎骨、牛蒡、大豆、枸杞、通草、仙靈脾、狗肉等皆可和釀作酒,各有方載。
藥酒的釀造方法,《本草綱目》記載二種。一種是浸漬法:即直接將一種或幾種藥物浸入米酒中,待其藥性溶於酒中,服此藥酒;第二種是將藥物、麴及制酒原料同釀而成藥酒。至今有很多藥酒仍在使用。
常用的酒療法
1.直接飲用
直接飲用又分為溫飲與冷飲,溫飲即將酒燙熱後服之,如“警怖卒死,溫酒灌之即醒。”酒加溫後其藥性更快捷,力量更雄厚,發揮其治療作用也就更快速,而味更濃,尤其是寒冷季節,溫酒更可口。而冷飲即未經燙熱的酒就直接飲用。溫飲與冷飲當根據各人的喜好與季節氣候以及與治病的具體需要而選擇,不必拘泥。
2.合服即酒與其他藥品或食物同服,如“咽傷喉破,以酒一合,酥一匕,幹薑末二匕,和服,日二次。又如:產後出血,清酒 一升 和生地黃汁煎服。”
3.製成藥酒內服①五加皮酒:祛一切風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用五加皮刮去骨,煎汁和麴米釀成飲之,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飲,或加牛膝、當歸、地榆諸藥。北方民間常用。②逡巡酒:補虛益氣,祛一切風痹濕氣,久服益壽耐老,好顏色。造法:“ 三月三日 收桃花三兩三錢, 五月五日 收馬蘭花五兩五錢, 六月六日 收脂麻花六兩六錢, 九月九日 收黃甘菊花九兩九錢,陰乾, 十二月八日 取臘水三鬥,待春分取桃仁四十九枚,好者,去皮尖,白麴十斤整,同前花和作麴,紙包四十九日,用糯米飯 一升 ,白水一瓶,麴一丸,麫一塊,密封良久,成矣,如淡加麴一塊。此酒對養顏保健抗衰老,大有裨益。③人參酒:補中益氣,通治諸虛。用人參末同米麴釀酒,或袋盛浸酒煮飲。④枸杞酒:補虛弱,益精氣,壯陽道,治目泣,健腰腳。用甘州枸杞子煮爛,搗汁和麴米釀酒,或以子同生地黃袋裝浸酒煮飲。⑤菊花酒: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用甘菊花煎汁,同麴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亦佳。⑥花蛇酒:治諸風頑痹、癱緩攣急疼痛、惡瘡疥癩。用白花蛇肉一條,袋盛同麴置於缸底,糯飯蓋之三七日,取酒飲。也可用此法制作烏梢蛇酒。⑦鹿茸酒:治陽虛痿弱,勞損諸虛。鹿茸、山藥酒浸服。⑧戊戌酒:大補元陽。用大黃狗一隻,煮糜,連汁和麴米釀酒飲之。⑨羊羔酒:大補元氣,健脾胃,益腰腎。糯米一擔,如常浸蒸,嫩肥羊肉七斤,麴 十四兩 ,杏仁一斤,同煮爛,連汁拌飯,入木香 一兩 同釀,勿犯水,十日熱極甘滑。加一法,羊肉五斤,蒸爛,酒浸一宿,入消梨七個,同搗取汁,和麴米釀酒飲之。⑩黃精酒:壯筋骨,益精髓,變白髮,治百病,用黃精、蒼術各四斤,枸杞根、柏葉各五斤,天門冬三斤,煮酒汁一擔,用麴十斤,糯米一擔,如常釀酒飲。
4.外用①淋洗:以酒淋洗患處,如“蛇咬成瘡,媛酒淋洗瘡上,日三次。”以及“蜘蛛毒瘡,毒蜂螫人皆可以酒淋洗患處。”②熏洗:以各種方法將酒加熱產生溫熱的含酒氣體熏洗患處。如“下部痔瘡,掘地作小坑,以酒沃之,納吳茱萸末在內坐之,不過三度良。”③浸洗:以酒或藥酒浸漬患處。如“丈夫腳冷,不能行者,用醇酒 三升 ,水三鬥入瓷中,灰火溫之,漬腳至膝,常著灰火,勿今冷三日止。”④浴洗:即以酒洗浴。如“凡人為海水鹹物所傷,及風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三十斤,當歸、羌活,荊芥各 二兩 為末,煎湯浴之,一夕即愈。”⑤滴鼻:即以酒滴入鼻子孔。如“鬼擊之病,卒然著人,如刀刺狀,胸脅腹內切痛,不可抑按,或吐血、鼻血、下血,一名鬼排,以釀酒吹兩鼻內良。⑥滴耳:即將酒滴於耳中。如“如耳中有核,如棗核大,痛不可動者,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時即可鉗出。”⑦漱口:書中記載:“風蟲牙痛,燒酒浸花椒頻頻漱之。”
此外,《本草綱目》中還有酒噴屋四角以辟蚊子的記載。
注意事項與禁忌
《本草綱目》中對過量飲酒的害處也有描述:“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還記載有一些與飲酒相關的注意事項與禁忌:如醉臥當風,則成癜風;醉浴冷水成痛痹;服丹砂之人飲之,頭痛、吐、熱;酒後食芥及辣物,緩人筋骨;酒後飲茶傷腎臟,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諸疾,一切毒物得酒者難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