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話

    請常唸“南無阿彌陀佛”。 雖然它是佛號,他也是咒王,有不能解決的事就請唸--“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 唸佛號會幫助你增長智慧。阿彌陀佛”,有“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如果有人向你說 “阿彌陀佛”,其實他是向你問好、祝福你!不要因為宗教的不同而曲解、誤解它。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閲人無數——看透你身邊的人!


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都在向他人傳遞着一些微妙的信息,這些信息反映着你當時的真實心情以及你真正的性格。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真正去瞭解一個人,瞭解他心中的真實想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是出於防衛,或是出於欺騙,人們通常會把自己隱藏在一張無形的面具後面,不讓他人輕易地知道自己的心理和想法。

“眉來眼去”,意味深長

我們在欣賞一幅人物畫像的時候,往往會先被他的眼睛所吸引。眼睛是心靈之窗,是最傳神的器官,人的七情六慾盡可在眼中表露出來。在現實中也是一樣,我們要想知道一個人的想法,看看他的眼睛,即可瞭解七八分。

研究表明,眼是一道關。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裡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像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而瞳孔的變化、眼球的活動等,又直接受腦神經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從眼睛中反映出來。

1、眼神閃爍,計從心來。

2、眼睛上揚,吸引力強。

3、眼神炯然,代表主見。

4、冷眼看人,疑神疑鬼。

5、兩眼無神,鬥志稀缺。

6、眼睛眨動,學問無窮。

7、向人眨眼,展示魅力。

8、擠眉弄眼,傳遞秘密。

9、自上而下,高調看人。

10、死盯他人,另有所思。

11、不敢注視對方眼睛,內心自卑。

12、初次見面先移開視線,多想處於優勢地位。

13、斜眼看人,拒絶神態。

14、似睡非睡,老謀深算。

15、眼簾低垂,有輕蔑意。

手的動作暗藏深意

一般情況下,在莊重、嚴肅的場合宣誓時,必須要右手握拳,舉至右側齊眉高度。有時在演講或說話時,捏緊拳頭,則是向聽眾表示:“我是有力量的。”但如果是在有矛盾的人面前攥緊拳頭,則表示:“我不會怕你要不要嘗嘗我拳頭的滋味?”由此看來,握緊拳頭能給人帶來力量和安全感。從另一方面來說,總是拳頭緊握的人,也可能是內心缺乏安全感。

1、拳頭緊握,內心可能缺乏安全感。

2、十指交叉,掩飾內心真實想法。

3、雙手交叉抱於胸前,一種挑戰姿勢。

4、說話時雙掌攤開,表示誠實可靠。

5、十指尖相觸呈尖塔狀,表示自信。

6、兩手相扭且十指交叉,表示無助。

7、喜歡拉扯自己頭髮的人,大都個性鮮明。

8、坐時常雙手抱頭者,是領導型的人。

9、用指尖撥弄嘴唇、咬指甲,代表內心不安。

10、先凝視對方再握手的人,想在心理上占優勢。

11、用力回握對方的手,乃熱情的表現。

12、握手時大力者,多為獨斷專行。

13、握手時力度適中並注視對方者值得信賴。

坐立行姿傳遞信息

有的人喜歡雙手叉腰,無論是坐久了辦公椅起來活動,還是跟朋友說話,都習慣於將兩手叉在腰間。有的人甚至連走路時也不忘叉着腰,他們走起路來上體前傾,兩手叉腰就像一個短跑運動員。這些人往往是做事情有很強爆發力的人。

走路時喜歡雙手叉腰的人,一般都是急性子,他們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自己的工作。這種人有很強的爆發力,在決定實施下一步計劃的時候,常有叉腰的動作。

1、走路雙手叉腰,一種自信、果斷的姿勢。

2、走路抬頭挺胸,往往自視甚高。

3、走路文氣十足者,遇事沉着冷靜。

4、走路緩慢躊躇,代表軟弱。

5、走路優哉游哉者,缺乏進取心。

6、走路蹦蹦跳跳者,性格多天真活潑

7、常搖頭晃腦者,內心充滿自信。

8、邊說邊笑者,內心和善、有人情味。

9、坐時兩腿張開、姿態隨意者,一般語言多於行動。

10、坐時雙腿併攏、雙手交叉於大腿兩側者,比較古板。

11、猛然坐下者,內心大多隱藏不安。

12、深坐椅內者,自大自負。

13、佝僂狀站立,一種缺乏責任心的姿態。

14、站立時喜歡雙手插兜者,心思多縝密。

15、站立時雙臂交叉,代表挑戰和攻擊意識。

16、走路快者,目標堅定。

17、雙手半插於口袋。

談吐之間顯露心跡

曾國藩認為,每個人的聲音,跟天地之間的陰陽五行之氣一樣,也有清濁之分,清者輕而上揚,濁者重而下墜。聲音起始於丹田,在喉頭發出聲響,至舌頭那裡發生轉化,在牙齒那裡發生清濁之變,最後經由嘴唇發出去,這一切都與宮、商、角、徵、羽五音密切配合。識人時,聽其聲音,要去辨識其獨具一格之處,不一定完全與五音相符,但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想到這個人,這樣就會聞其聲而知其人,所以不一定要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才能看出他究竟是個英才還是庸才。

1、說話時常清喉嚨者,可能在掩飾情緒。

2、說話像放連珠炮者,多缺乏心計。

3、說話慢條斯理者,心中多有主見。

4、說話音量高者,性情多粗獷。

5、常唉聲嘆氣,是心理脆弱的體現。

6、喋喋不休者,多愛聽奉承。

7、口齒不清、言語遲鈍者,意志往往堅定。

8、善用幽默應對僵局者,腦筋轉得快。

9、說話絶對者,有自戀傾向。

10、喜用第一人稱者,表現欲強烈。

11、常說“所以說”的人,通常愛獨攬功勞。

12、常說“對啊”者,多圓滑世故。

13、常說“這個 ”者,處世謹慎。

14、常說“其實”者,多倔犟任性。

15、常挖苦他人者,乃嫉妒心在作祟。

16、善於自嘲者,心胸寬闊。

17、能主動道歉者,多理性大度。

18、打電話時聲音很大者,渴望表現自我。

19、不願談論自己者,大多有自卑心理。

20、善說恭維話者,多比較圓滑。

21、常用禮貌語者,內心多謙恭。

22、喜講方言者,多重感情。

23、說話簡練者,性情多豪爽。

24、說話沒邏輯者,辦事缺乏條理。

25、愛發牢騷者,多好逸惡勞。

26、愛打聽別人秘密者,心藏控制慾望。

27、看不起領導者,多自視甚高。

28、常在下屬面前吹噓者,大多不能適應職位。

29、常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者,為人大都很挑剔。

30、慣於讚美別人者,不會輕易得罪人。

31、過分謙虛者,常常掩飾內心的真實想法。

32、總喜歡提問者,可能是想佔據主動。

33、嘴角上揚者,往往能說會道。

34、愛用手捂嘴巴者,多性格內向。

35、不及時接電話者,多較自我。

36、不分鐘點打電話者,通常比較自私。

37、接電話時會動筆者,多心思細密、重感情。

38、電話講到一半才開始找便條的人,多能隨機應變。

http://tw.myblog.yahoo.com/jw!9O3lE.6TBUbpQYDtIXo-/article?mid=4929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