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話

    請常唸“南無阿彌陀佛”。 雖然它是佛號,他也是咒王,有不能解決的事就請唸--“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 唸佛號會幫助你增長智慧。阿彌陀佛”,有“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如果有人向你說 “阿彌陀佛”,其實他是向你問好、祝福你!不要因為宗教的不同而曲解、誤解它。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破解高血壓(1)


破解高血壓---作者:為了誰
一,治病別害了自己
任何研究,最重要的是其嚴謹性。猜想也好,推理也罷,最後的結果正確與否,都要經過試驗及驗證。西醫學的邏輯也好,中醫學的的思維也罷,而最終都要經過病人的健康這一關。別管什麼理論和辦法,能把病治好了就是對的,否則就是錯的。醫學的最高境界,不應該僅僅是治病,而更重要的是救人。

不能老病沒治好反而治出新病,或者給病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有的研究出現偏差和失誤,損失可以彌補。如果樓蓋塌了可以重蓋,汽車報廢了可以重造。而醫學呢,病治錯了,身體還能恢復到原來嗎?人死了能復活嗎?所以醫學的研究來不得偏和差,也來不得錯和誤。很多新研究新發現新論點,在檢驗正確與否之前要考證。

即使現有的作法,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定論也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也需要考證。真理是什麼,真理是有理有據,真理是要驗證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要的是結果,權威也好,專家也好,理論說得再天花亂墜,邏輯性再強,說服力再大,但如果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那麼“定論”就是錯誤的,就需要糾正。

君子曰:己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慎施於人。自己不明白的,不能輕易亂對人講,更不要輕易讓別人去做。所以說,在我的研究發現中,凡是我說出來的東西,都是經過反覆推敲、深思熟慮後才把它寫出來。關於我在文章裡說出來的論點,都是在實踐中先有發現,再經過分析判斷,然後再經過實踐驗證,最後得出正確結論才拿出來和大家探討交流。學術研究來不得半點兒戲、模糊,或者模棱兩可,否則給人誤導,害人害己。

因為這篇文章本身就是探討高血壓的,所以先在這方面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的目的不是指責什麼,主要是想通過我的闡述,對現有做法提出我的質疑,說明一下所謂“真理”的誤導和害人。高血壓病人都知道,降壓藥分為五大類:“擴張類”、“利尿類”、“鎮靜類”等。

病人如果降壓效果不理想的話,醫生就會讓加一類降壓藥。再不理想就再加一類,最後甚至搞出了個“聯合降壓”,幾種藥通通來點。這不是傻子療法嗎?還要醫生幹什麼?到藥店把各類降壓藥都買點、都吃點不就可以了嗎?而且還都在總結聯合用藥的種種好處。病人看醫生,就是因為醫生是專家,能把病人的病情搞得更明白,用藥更精確。醫生開的藥吃了不管事,說明沒給病人看明白。

無論西醫也好,中醫也好,都要“量體裁衣”,“對症下藥”。 相當多的病人,都是吃兩三種降壓藥,再吃心血康、腦心通,再吃阿斯匹林。高血壓,吃上幾年藥,多了心臟病,再吃再吃複方丹參片,再過一段多了糖尿病,再吃降糖藥,再過一段,肝吃出問題來了再吃保肝藥,肝沒有保好缺又吃壞了腎。

大家看看最後的結果就知道,有身體越吃越好的嗎?病人為了治病,必須吃的藥要吃,但不必要吃的也吃,我想這不僅僅是多花錢多遭罪的問題。人人皆知藥有毒、副作用,不該吃的藥卻在天天吃,什麼結果?

任何藥物或者療法,都是一把雙刃劍,利用的好,可以救人一命。利用不好,也可以害人一命。

二,抗擊現代流行病,別讓魔鬼纏上你。
什麼是流行病?簡單地說,就是普遍病、多發病,對健康甚至生命危害最大的病,死亡率特別高的病。中國古代出了四個名醫,其中張仲景被後人奉為“醫聖”、“方祖”。不僅是他寫了《傷寒論》,也不僅僅是他開創了“辯證論治”的中醫之魂,更主要的是他選擇和研究及解決的,是當時的流行病,拯救的是“芸芸眾生”,功德無量。

據載自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死於傳染病。其中傷寒病占百分之七十,這才是他對當時中華民族的貢獻。智者善於研究最複雜的問題,勇者敢於抗擊最艱難的挑戰。所以他不僅是我們學醫之輩的導師,更應是我們尊敬的醫界英雄。流行病對人類的傷害,用“災難”來形容一點也不算過分。

奠定了歐洲文明基礎的古希臘居然是毀於一場聞所未聞的大瘟疫,羅馬帝國的命運居然也繫於此,甚至中國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督教的興衰、文藝復興時期的到來、拿破崙命運的轉折居然都掌握在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大瘟疫”上……(摘自網文),這就是流行病的恐怖。

目前中國高血壓病人1.6億,全世界是7億。僅僅我國每年腦卒死就600多萬,死亡200萬,40%高度致殘,讓我們好好看看這些個數字給我們的警示:100個高血壓患者中,每年就有將近30個發生突發事件而進醫院(臨床)搶救,這30個中有10個搶救無效必死無疑。每年死亡200萬,是汶川地震的30多倍。

100個高血壓患者中,每年有40個是高度致殘的。也就是說三個臨床高血壓患者中,一個必死,一個重殘,一個輕殘是僥倖。高血壓患者,一旦發病進醫院,耗費輕者幾萬元,重者幾十萬元。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人亡家破”的不是小數目。而對於條件好的家庭,安定祥和的幸福也即不在,每個家庭成員也被拖累得疲憊不堪,更何況對心靈的打擊刻骨銘心。所以說,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對於個人來說是魔鬼,對於家庭是災難,對於社會和國家是安危,這絶不是危言聳聽。

更讓我們憂心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化”,十幾歲的孩子就開始血壓高,三、四十歲死亡的已見怪不怪,“三高”大軍日益壯大。今天1.6億,不久就會3.2億,全民高血壓離我們還有多遠?看看現在每家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幾乎都讓心腦血管病人包攬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只是圍繞“藥物控制”的思路轉來轉去,我們聽不到新的聲音,看不到新的曙光。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在等待中無奈地當了實驗的犧牲品,無奈地過早離開了這個世界。

所以,為了你的健康,你應該看看我下面的內容。在下面的文章裡,我們將由淺而深,一步一步地破解高血壓之神秘面紗。對文章裡的見解和認識呢,如果你認為它是一縷春風,那麼希望你多呼吸幾口清新,蕩滌已往那些陳舊的思維,讓企盼奔跑起來,讓暢想騰飛;如果你認為它是一場甘露,那麼祝願你多沐浴些許甘甜,沁潤被病魔纏繞多年的肌體,喚回久違了的清爽,把夢想變真。
當然,如果能引起國家和有關部門高度的重視,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普及,筆者甚欣,患者福也,善莫大焉。

三,解剖高血壓——大道至簡
首先要闡明一個最關鍵的問題,現代醫學把高血壓定為一種疾病,這本身是不科學的。這也是高血壓“久攻不破”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因為把它看成一種疾病,就縮小了研究致病機理的目標。看似簡單的問題可怎麼也無法明確具體原因,無形中又增加猜測的範圍和難度。好似一團亂麻,越理越亂。

過去,一個人在田間勞作,突然就倒下死去了,中醫把這稱為“痹症”。那時候沒有血壓計,沒有血壓的概念,但那時候中醫就知道是因為哪裡“不通”造成的。其實,從中醫學角度講,高血壓只是一個症狀,“症在外而病在裡”。發病原因是由身體內部一個因素或多個因素混合造成的。

也就是說,這個人的高血壓可能是因為“栓”,那個人的高血壓卻可能是因為“堵”,第三個又可能是因為“擠”,這也是我們下面需要探討的。因為不同病人的死亡原因不一樣,有的是“溢血”,有的是“栓塞”,那麼高血壓的“內部機理”肯定不一樣。如果我們遵循“辯證”的宗旨,一團亂麻就會越捋越清,最後真相大白。

我們先從頭捋,先從最基本的開始,先看看血壓是怎麼回事。朋友們會說,誰不知道血壓?這還用講?其實,最複雜的問題就隱藏在最簡單的道理之中。全世界範圍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高血壓,幾十年仍捋不清頭緒。為什麼?就是把血壓高想像的過於複雜化了。如果我們從最簡單的地方入手,血壓高就不會那麼神秘了。

什麼是血壓呢?血壓就是血液在流動中對血管形成的“漲力”。 什麼是高壓呢?當心臟收縮把心臟裡的血液射出去,這個期間血管裡的血液最多,稱為收縮壓,簡稱“高壓”。什麼是低壓呢?當心臟舒展把一部分血液收進來,這個期間血管裡的血液最少,稱為舒張壓,簡稱“低壓”。

那麼,血壓的“壓力”取決於誰呢?主要是心臟的泵力和肌肉收縮,動脈血壓的動力(向遠端血管的遞進力)來自於心臟的節律收縮(泵力)和血管的(彈性)收縮力,靜脈血管的壓力(末梢血管流回心臟的遞進力),來自於血管的收縮力和肌肉收縮的輔助壓力。

因此,血壓的高低取決於四個因素:(1)血管的容量及彈性。(2)心搏及心率,即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及心臟“跳動”的快慢。(3)血管外周的壓力(血管外周阻力)。(4)血液的前行阻力。

首先提醒康友特別注意的是:人體一天的血壓也是根據能量交換的需要而不斷起伏變化的。為了便於進一步分析,我們把血壓初步劃分為三種類型:
(1)生理血壓——正常人的血壓:白天屬於人體活動期就會“晝高”,晚上屬於人體靜養期就會“夜低”。 為什麼人的血壓會一天24小時不斷變化呢?因為血液是管運輸的載體,是負責人體能量交換的。血壓的高低是跟着身體能量消耗的快慢而變化的,身體消耗快就需要補充得快,血液循環就得快,心率就得快。這就是生理血壓,這叫血壓的正常波動。

清晨醒來後血壓升高,至8~10時達第一高峰,至16~18時為第二高峰,午夜至凌晨2~3時降至最低谷。如果將一天的血壓波動連成一條蜿蜒起伏的雙峰低谷曲線,其形態像吃飯用的長柄勺。

從早到晚的血壓波動較小,其曲線就像“勺柄”,而午夜後2~3小時的低谷曲線便像“勺體”,這叫“勺形血壓”,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同樣也遵循這種長柄勺形的雙峰低谷的波動規律。另外還有少數特殊高血壓的變化是“非勺形”高血壓,我們將在下面的文章裡探討。

(2)行為血壓——如果我們站着或坐著,這時候的血液循環是“上下循環”。大概有700ml的血液“墜”向下肢,這時候測量(胳膊)血壓較低(而如果測量腳腕血壓則高)。當我們(睡覺)躺下的時候,血液變成“水平循環”。這時候沒有了“下墜”情況,胳膊的血壓變高而腳腕的血壓變低,這叫“行為血壓”。

朋友們可以用“腕式”血壓計,來做這個實驗。如果我們跑上 100米再量血壓,就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這是因為身體的能量快速消耗需要快速補充。這叫“應答血壓”,是人體的“自救行為”。

請康友們注意, 這對下一步破譯高血壓的分析至關重要。大多數人“下午的血壓要比上午的高”,就是因為上午的“勞作”消耗的體能需要在下午的時候來補充。如果你上午忙得很勞累,而下午的血壓又不比上午的高,說明你身體的“自救能力”下降了。

為什麼要講“行為血壓”呢?值得着重說明的也是這一點,請康友一定要格外重視:血壓高本身固然可怕,但“行為血壓”才是誘發心腦血管病臨床事件的“罪魁禍首”。如果對二者定“罪”的話,起碼要各打50大板。

那麼,典型的“行為血壓”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強冷刺激、過度疲勞和暴飲暴食。這也是世界範圍已經明確的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臨床危險因子”。關於其它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臨床危險因子”的探討,也在後面補充論述。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些“行為血壓”引起足夠的重視,那麼我們絶大多數的“高血壓”將倖免於難。

(3)病理血壓——就是血液循環出現了障礙,循環不通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證實:一現象,二分析,三驗證。
首先是第一個高血壓之迷——右胳膊的血壓為什麼比左胳膊高?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種高血壓類型。如果測量兩個胳膊的血壓會一樣嗎?很多人認為應該一樣,其實不一樣。通常量血壓都是測量一個胳膊,我給康友量血壓時都是量兩個胳膊。

很多人都會感到疑惑:你咋還量兩個胳膊?對,如果有必要的話,還要測量兩條腿上的血壓。提醒康友注意的是:我們通常測量血壓只是選擇胳膊肱動脈血壓為參考指數,其實它只是一個局部血壓值,並不是全身血壓都是這個數值,從大血管到小血管的每個不同階段的血壓是不一樣的。

可以這麼認為,這裡的血壓值“正常”,並不代表全身其它地方也正常。血壓不正常,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循環障礙”。即使有很多人和很多文章裡也提出“高血壓是循環障礙”的因素,但卻沒人試圖從解決血液循環的角度入手。我們為什麼不從血液循環入手呢?如果我們能從這個最基本的思路去研究,問題是那麼的簡單和直觀。

正常人的血壓,左胳膊的血壓會比右胳膊的血壓高5—10個點(毫米汞柱),這是正常的生理血壓。可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奇怪現象出現了,幾乎所有的人的血壓,右胳膊的血壓要比左胳膊的血壓高。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有的右胳膊要比左胳膊高20—30個點,這樣的病人在高血壓患者中並不是少數。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做個試驗就明白了:如果把一個胳膊用繩子紮緊,再量另一個胳膊的血壓,就會升高。這是因為紮住的胳膊血液循環不“通暢”了,血液前進受到“阻力”就會向其它地方“壓”。我們通常一個姿勢坐的時間長了,腿就會發麻。

一會半會兒不能動,要緩解一段時間才能行動自如。這就是因為腿部受擠壓,血脈不通暢造成“發麻”。這時如果測量胳膊的血壓就會高,而麻腿的血壓就會低,發麻是因為血液灌注不足。也就是說:血壓高的患者肯定有血壓低的地方,這個問題後面還要詳細解釋。

到了這裡,還僅僅是個邏輯推理,真相是不是如此呢?判斷是不是有道理呢?一是看症狀:血液從左心室泵出後上行於兩個胳膊和頭部。如果一個胳膊不通暢(一個胳膊脈弱,一個胳膊脈強),那麼有一部分應該流向這個胳膊的血液就會流向頭部及另外一個胳膊,這就是高血壓(偏)頭疼的原因。

胳膊不通暢的症狀判斷,除了上面提出的脈弱、尺澤穴區域疼痛外,還有疼、痛、麻、涼、抓舉無力、曲伸不利等症狀或感覺,在胳膊上循經按摩,還會發現顆粒結節、脂肪纖維瘤、肌肉僵硬及部分粘連、汗毛孔粗大等現象。

二是看驗證結果:早期或輕度的患者,通過按摩、刮痧、拔罐,重者再加上“通寶液”經絡包灸、穴位貼灸及堵塞點“瀉瘀血”等方法調理,上述這些症狀就可消除,血壓也趨於正常還有一個旁證也可驗證:上面提到,胳膊的血液循環不暢通,就會引起頭疼。同理,胳膊的血液循環暢通了,頭疼也就立刻緩解或消失。

為什麼說是緩解或者見輕,而不說是頭一點都不疼了呢?因為高血壓頭疼不只是胳膊不暢通,還有頸椎部位的不暢通。這就是第二個高血壓之迷---血壓為什麼有時高而有時又不高?請注意,這是生理血壓之外的“反常”波動,也就是“病理波動血壓”,也是高血壓當中危害最大的一個因子。這也是最難防範的一類高血壓,它沒正常規律可循。

有可能幾天不高,但說高一下子就“躥”很高。有時一天不高,但說不準哪一會就“躥”高。這就是因為“脊椎生理彎曲變形”引起的,特別是頸椎變型(增生、錯位、粘連等)。

那麼頸動、靜脈(椎體外)血管和椎動、靜脈(椎管內)血管受到擠壓,也可以想像圓血管被擠扁了,血液上行(動脈供養)或者下行(靜脈攜帶廢物)就會不通暢。血液循環為了衝破阻力,心臟就會加快,血壓就會升高。而當脊椎恢復正常彎曲狀態時,血管恢復原狀。血液循環就恢復通暢了,血壓就恢復到原來的正常水平。

有的患者血壓高時,不是靜休而是出門走一圈,血壓不但不升高反而下降了。所以說這類高血壓只是在身體某種姿勢,造成脊椎變形時才高。怎麼驗證呢?方法很簡單,如果採取下蹲姿勢,膝蓋部的血管就會受到擠壓。這樣量的血壓就會比站姿或坐姿高,同時伴有心率加快。

如果大幅度扭脖子或很低頭、很仰頭,血壓也會升高。如果仔細查看頸椎,會發現頸椎增生、脖子粗大、僵硬、某側腫脹、腦枕葉部位(風府穴周圍)特別厚(好像多塊肉,而且有的很硬,甚至高低不平形成橫溝或豎溝)等現象,按壓有痛感。這種情況的血壓一般收縮壓和舒張壓都高,這就是頸椎引起的高血壓——頸源性高血壓。

具體又分兩種情況:什麼情況下收縮壓偏高?什麼情況下舒張壓偏高? (1)如果受擠壓的是動脈血管,那麼血液上行受阻,反映的是收縮壓偏高。它造成的是腦供養不足,所以這種情況會頭暈、頭昏、忘事、聽力下降、視力下降等症狀。(2)如果受擠壓的是靜脈血管,那麼血液迴流受阻,反映的是舒張壓偏高。

這種情況血液上得快而下得慢,所以頭就會“頂”得“咚咚疼”,“危險預後”就是頂破血管“腦溢血”。又因為是血液下行受阻“血流慢”,所以容易造成“雜質沉澱”,也就是通常說的瘀血,所以會形成脖子腫大、“腦枕葉部位特別肥厚”等情況。

為什麼會形成沉澱呢?我們都知道河流裡的泥沙,都是在水流緩慢的地方“沉沙”,水流急的地方是不會“沉沙”的。血液循環也是這樣,正常的時候雜質是不會沉的。循環正常血壓就正常,血液動力及流速就會“恰到好處”地保持“動脈供養”和“靜脈回收”的最佳狀態。

為什麼容易在脊椎形成“沉澱瘀堵”呢?因為人的一生有接近一半的時間要睡覺,整個背部(脊椎)及後腦處於受“壓”狀態,這就造成背部血液循環的緩慢,就容易造成“瘀堵”。另外每個人都好某個姿勢睡覺,長期一個姿勢也會使脊椎的“異形”造成血管血液循環的“瘀堵”。特別是枕頭的軟硬、高低,造成後腦部位的“增生現象”。胖人重,對“後背”的壓力就大,瘀堵也就越嚴重,這也是為什麼胖人容易血壓高的原因之一。我們可以把這種類型的高血壓,叫“椎源性高血壓”。

我們知道了擠、壓造成“瘀、堵”的原因,那麼就到了第三個高血壓之迷----血壓為什麼隨着年齡而增長?如果我們沿頸肩和脊椎按摩查看,會有肉皮“硬厚”、“毛孔粗大”、“膿包”、“結節”等現象。特別是在頸七和胸一(大椎穴)部位會有巴掌大的肌肉僵硬粘連(又厚又硬,用手抓不動),另外舒張壓(低壓)過高的人,會有一個大疙瘩(女性低壓過高者見多),這就是“瘀堵”形成的增生。

而且增生面積、增生病點隨着年齡的增大而增多增大,那麼“增生”的裡面是什麼呢?做這個試驗會讓大家很驚奇:用“瀉血針”在增生部位扎眼後拔罐,出來的是又黑又粘又稠的“瘀血”,我們也可以叫它“死血”。

因為它已經不參與循環了,這是瘀堵在身體外部的。如果是瘀堵在身體內部呢?是不是形成腫瘤的因子呢?這是題外話,有待另外深入研究及探討。大家會問:血液應該是紅的,檢查血脂也不高,血液也不粘,哪來的又粘又稠又黑的“瘀血”呢?

這就是血液採樣的問題,體檢抽取的是血管裡的好血,像包括“血糖”檢測等很多檢查指標不可全信就是這個道理。各種儀器沒錯,但操作儀器的是人,認知的不同和理解的偏差,都會影響檢查的結果。這就是檢查的侷限性,很多毛病查不出原因,可身體就是不舒服,就是因為“隱藏”的問題不能被發現,所以有的時候相信自己的感覺比相信儀器更重要。為什麼毛細血管的血會是黑的粘的呢?

有兩個原因:我們知道炒菜的鍋,要用開水燙才會“刷”乾淨,因為油都粘浮在鍋壁上。身體的體溫是越向外越低,血液也就越向外越粘稠,血液流速也就越向外越慢,就會粘浮在微血管和毛細血管內,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栓塞”。我們煮粥的時候,粥稀不容易粘鍋,粥越稠粘鍋越重。古代的人一天吃多少油?過去我們一天吃多少油?

現代我們一天又吃多少油?所以我們的血液越來越粘稠,所以得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另外一個原因,血液的雜質從動脈裡“擠出來”,由於雜質的直徑大於靜脈血管的直徑“擠不回去”了,就會造成“瘀堵”。我們知道,皮裡肉外(身體遠端)的都是毛細血管和微靜脈血管,所以我們可以叫作“毛細血管瘀堵”。

這些血液不流通了,在身體里長期缺氧就會慢慢“變質”,就會越來越黑,慢慢乾化和鈣化,就會形成增生。皮下的就會形成老年斑,拱出來的就會形成“肉瘊”, 腐化的就會形成“粉刺膿包”。“肉瘊”一般在脖子周圍會大面積出現,糖尿病人多長在兩個腋下。隨着年齡的增長,栓塞的部位會越來越多,栓塞的長度越來越長,栓塞的面積越來越大,所以血壓也就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怎麼驗證“栓塞”理論呢?看舌下體靜脈血管(中醫叫舌下絡脈)。正常的情況是:一條、兩條或多條大血管“不見粗長怒張或細短緊束,其顏色多呈暗紅偏藍色”,周圍小血管清晰,栓塞越重者越混濁,顏色晦暗,就像“靜脈曲張”一樣。高血壓病史越長者,舌下靜脈血管栓塞越嚴重,特別是舒張壓過高的患者。中度的舌頭伸不出來,嚴重的舌頭不能打彎。說話不俐落,半身不遂,就是這樣演變(惡化)而來。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舒張壓(低壓)過高的原因是由於栓塞呢?我們看下一步對高血壓的詳細探討。

四,分解高血壓——證據結論
科學研究也好,醫學研究也好,最後要的是結論(根和據)。結論分推理結論、邏輯結論、試驗結論、數據結論、證據結論。但所有結論,最真實的結論是證據結論,法律還講“誰主張誰舉證”,更何況人命關天的醫學。現代醫學的一些結論大都不是證據結論,所以很多病理研究和治療思路也就可謂“盲人摸象”。

證據結論又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儘管像小白鼠這類的實驗,雖然算作證據結論,但屬於間接證據。拿動物實驗的結論應用於人體,肯定大有偏差。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本身就相當大,更何況人與動物呢?事實也是如此,很多病人當了非證據結論的犧牲品,藥物也是淘汰了一批又一批。所以醫學的研究,最完美的要求是(直接)證據結論。

上章講了三個結論,高血壓的三個關鍵問題:
(1)高血壓只是一個症狀,症在外而病在裡。
(2)高血壓的發病因子(病源或者病根)---“病理血壓”---血液循環不通暢 (擠壓瘀堵論)。
(3)高血壓的臨床因子(誘發原因)---“行為血壓”---生活習慣。
這些結論的正確性要用直接證據(人體)驗證才更符合道理。第一點毫無疑問,那麼我們從第二點開始探討:

為什麼血液循環不通暢會造成高血壓呢?心臟動力不變的情況下,一個胳膊不通,血液就會壓向另一個胳膊,這是按“生理血壓”來理解,只是理論意義上的推理結論。事實上心臟的動力是要變的,不但要變而且還會變得相當明顯,這也就為驗證結論增加了說服力。

道理很簡單:我們都知道汽車上坡的時候要“轟”油門加大馬力,不然上不去。血液前行中遇到阻力也要加大馬力,心臟跳動就會加快,血壓就要升高。幹什麼?要衝破“阻力”,這就是我們上面講到的“應答血壓”。

它是人體的自然本能,是身體的“自救行為”。怎麼驗證這個結論呢?很簡單,我們把兩個大腿上(股動脈)用繩子緊緊地纏上幾圈,流向下肢的血液就會“阻力”加大,等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再測量血壓,心率會加快,血壓會升高,這時候“阻力”以下的雙腿就會“缺血”,就是血液灌注不足的地方,並且伴有或麻、或脹、或熱、或酸的感覺,這時候測量腿腕的血壓就會比纏腿之前低。按照“擠、壓、瘀、堵”論,對高血壓的兩大疑團也各自找到了合理的答案。
這兩個疑團就是:“流行規律”和“靶器官損害”。所謂流行規律,就是高血壓發病的根源——通過規律找根源。所謂靶器官損害,就是高血壓對身體的傷害(目標)。

一代又一代的前輩,通過對高血壓的研究,儘管沒有徹底攻克高血壓,但是經過不懈努力,總結出了高血壓的一些普遍性特點。這對高血壓防治的參考功不可沒,但卻始終處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層面,無法向更深一步邁進。而按照“擠壓瘀堵論”,問題將變得豁然開朗。同時反過來又可驗證“擠壓瘀堵論”,也為今後高血壓的防治打開了探索空間。

http://tw.myblog.yahoo.com/auau-bpbp/article?mid=-2&prev=49307&l=a&fid=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