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顏真譯(2003)。Herber Spencer原著。史賓塞的快樂教育。臺北市:新手父母。
教育的目的,在於讓每一個人具備「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的意願。~ 希臘哲學家 柏拉圖
一、前言:
1. 史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 19世英國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史賓塞的教育方法,被稱為是過去100年對歐美父母和老師影響最大,也培育出各個領域最多優秀人才的方法。
2. 小史賓塞:
史賓塞遠房親戚的孩子,兩歲那年,他的父親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出診就再也沒有回來,她的母親含淚將小史賓塞付託給史賓塞。
二、小故事分享:
1. 孤兒院的小天使
有一所孤兒院,院童目光呆滯,沒興趣到遊戲室玩、食慾不振,偶爾還發出長長的嘆息。醫生沒有辦法,院長請史賓塞來試一試。
史賓塞請來一群十多歲的小女孩,每天下午來和院童一起玩耍。這些小女孩大聲地笑啊!鬧啊!把那些孤兒抱起來,親吻、擁抱、撫摸,沈悶的孤兒院像飛進了一群小天使。不久,奇蹟發生了,孤兒院的孩子們活躍起來,跑啊!跳啊!眼睛發亮,食慾增加,身體明顯好轉。
院長問:小孩得的是什麼病呢?史賓塞說:皮膚飢餓吧!這種需求是食物無法滿足的。事實證明:如果對孩子多一些擁抱、撫摸,有時甚至是親暱的拍打幾下,孩子在對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會更健康。所以擁抱、撫摸、牽手也是教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
2. 法語字卡丟滿地
對於孩子的教育,學校好比白天,而家庭就是夜晚。不要忘記,夜晚會發生許多看不見的變化。細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種子總是在夜晚發芽,人總是在夜晚長高啊!
史賓塞是維修火車的年輕技師,有一天下班後,只見小史賓塞一個人坐在窗前逗鴿子玩,法語字卡丟了一地。史賓塞對他說:法語是世界上最準確的語言,來,今天我們只學一個字彙。小史賓塞說:我討厭法語,我想跟您去修火車。勸了好久不學就是不學。史賓塞再也控制不住,大聲吼起來說:不學就永遠不要學了。小史賓塞嚇呆了。史賓塞真的很失望,抓起工作服衝出家門。
黃昏的小鎮很安靜,空氣中飄著青草的氣味。史賓塞平靜下來,想想,真不該這樣去吼小孩子。他發覺這也許和他在火車維修廠的煩心事有關。上班時,主管說他修的地方老是出毛病。回家就把這股悶氣撒向小史賓塞,其實,要教小史賓塞學法語還有其它的方法,比如就從鴿子的故事講起等等。
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鏡子,他能照出你內心的一切。你快樂,他也快樂;你暴躁,他也是暴躁......。從此以後,小史塞遇到的是一個克制、有耐心,不斷尋求教育方法,並且努力不懈的人。
3. 學一百遍也不會
風琴剛買來時,小史賓塞就迫不及待的坐上去,亂按一通,與奮得發抖。但是好景不常,一個月以後,管家就受不了了,焦急的尖叫和指責聲,夾雜在不協調的風琴聲中,管家告訴史賓塞:小史賓塞可能在音樂上一點天賦都沒有,一首簡單的曲子,學了一百遍也不會。
夜晚來臨時,史賓塞對小史賓塞說:親愛的,我特別喜歡你彈的那首小曲,叫什麼來著?小史賓塞說:林中仙子。史賓塞說:對!就是這首,你能彈給我聽嗎?小史賓塞搖搖頭。我說:唉!真可惜!要是我自己會彈就好了。小史賓塞趕緊說:那我就試試看吧!他坐上去,輕輕地彈起來,出人意料地是 - - 他彈得很流暢,輕重也恰到好處。優美的旋律在晚風中飄盪。管家吃驚地望著史賓塞。
在一個家庭裡,如果沒有孩子的笑聲和學習的聲音,這個家庭是沒有希望的。那天晚上以後,我常常在下班回來後,請小史賓塞彈奏一曲。他彈奏時,我專注的聽著,拍著手,踏著節奏。愉快的氣氛,無疑是對他最大的獎賞,他的音樂潛能,就這樣被開發出來。當然,音樂是講究準確的,管家和音樂老師對他的長期訓練,也起了同樣重要的作用。
4. 小史賓塞的農田
有一天,我送給小史賓塞一些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植物種子,我跟他說:別小看這些小種子啊!它們會在你手中變出驚人的東西,但需要時間和耐心。接下來父子倆一起翻土播種,左邊是番茄,右邊是萵苣,中間是青椒。旁邊豎一塊牌子寫著:小史賓塞的農田。
有一天,當史賓塞回家時,小史賓塞驚喜地對他喊:他們冒出來了,他們冒出來了。小史賓塞對於種子的發芽、生長過程全都很清楚了。一把種子開啟了小史賓塞的研究工作,他自己查閱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收集了一大本植物標本,還做了好幾本自己畫圖和說明的植物圖畫筆記。
在人類的各項工作中,農作和園藝是最重要的,而且與生命教育最有關聯。它展現生命的過程,啟示生命的美感,體現生命的智慧。學習一件事比讀十本書還有用,這是孩子親身的體驗,知識的吸收是經過自己親身體驗的。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5. 做一點快樂運動
史賓塞經常在教小史賓塞一些知識後,帶著小史賓塞從鎮上跑到德文河邊,在那裡大喊大叫,然後在河邊打水漂,看誰打得多,或用泥沙堆城堡,看誰堆得快。盡情呼吸著夾雜苜蓿草氣息和河水氣味的空氣,看著夕陽在對岸的小山坡落下,把金黃色的餘暉灑在叢林和教堂的尖頂上。這是每天讓人愜意的事了。
史賓塞把帶小史賓塞到河邊的運動,當成快樂教育的一部分。這項與知識傳授完全無關,而與身體和情緒直接有關的活動,效果是神奇的。後來小史賓塞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這是我熱愛生活,熱愛德文河,熱愛家鄉的主要原因。教育應該也能讓孩子在身體上得到快樂。
6. 有一天能夠不教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夠不教。看一看動物世界就會明白,鳥兒在訓練幼鳥飛行一段時間後,就不會再去管牠,讓牠從高處往低飛,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史賓塞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他的自助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為什麼燕子在春天飛來?深秋的時候又飛走?為什麼太陽白天升起,黃昏又落下?史賓塞從來不簡單的告訴小史賓塞答案。但會指引他找到答案的途徑。每一次,從小史賓塞發現一點點知識的驚喜和瞪大眼睛的專注上,史賓塞知道,沒有一種快樂比得上他自己透過努力而證明的,哪怕只是一點點的能力。
在他可以簡單閱讀的時候,史賓塞把能夠解答問題的書放在他附近。有一次,小史賓塞買了一本關於植物的書,整整一個夏天,他就沈浸在收集葉片和弄清植物名稱上。
7. 多採用自然懲罰
孩子把文具用品弄丟了,自然的懲罰就是,先讓他感到不方便,然後用他的零用錢去買,或是讓他幫忙做家事來換取。人為的懲罰就是責罵一頓,甚至體罰一次,然後馬上又買新的給他。
自然懲罰是讓孩子明白鉛筆、刀片或書包,都是要付出金錢或勞力的,讓他透過自己的代價來懂得珍惜和不浪費。人為的懲罰則除了父母憤怒一番,孩子大哭一場,什麼也沒有教給孩子。
自然懲罰最主要的價值是讓父母冷靜的區分,我們是要教育孩子,不是要發洩自己憤怒的情緒。讓孩子體驗在沒有父母斥責體罰之下,他自己行為的後果。孩子受到自然懲罰時,比較不會感到委屈。自然懲罰,可以使父母和孩子都不易憤怒。
8. 要把好事記下來
史賓塞準備一本好事筆記本,把小史賓塞所做的好事都一一記下來。每一次,當他翻看這個本子時,從他激動和愉說的臉上,史賓塞看到小史賓塞的自信心正在增長。
讓我們來看看紀錄小史賓塞好行為的筆記本:8月1日 ,小史賓塞在屋後的花園裡,發現一隻餓得不走不動的貓,又瘦又可憐,小史賓塞從家裡拿出一塊排骨餵牠,他喵喵地發出感激的叫聲。8月4日 ,小史賓塞說,他今天阻止了幾個小朋友用水去灌螞蟻窩。他說螞蟻也是生命,也有爸爸媽媽,假如有一天,其它人用水來淹我們家,那我們不是一樣可憐嗎?
每過一段間,小史賓塞都會要求史賓塞把筆記本唸給他聽,在他認識許多字之後,就開始自己看。也許他沒有想到,平常自己做的一點點好事都會被記錄下來。這種喜悅和鼓勵比得到其它獎項,都讓他高興。
9. 戀戀不捨的游泳
古代羅馬人很看重游泳。有一句諺語形容一個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說:這人既沒有文化,又不會游泳。
孩子到了能夠學習游泳的年齡(3-4歲)就應該讓他學會游泳。會游泳不但使一個人獲得應付緊急情況的技能,而且能經常洗冷水澡,增加肺活量和身體的協調功能。父母不但要教會孩子游泳,也要告訴孩子危險的所在,及渾身發熱時不要馬上下水游泳,要先休息一會,用冷水拍打胸部、手腕、後頸等,讓身體適應了才下水。只要看一看孩子在水中戀戀不捨的情形,我們就可以了解孩子是多麼喜歡游泳這一項運動。
三、結論: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孩子在快樂的時候學習任何東西都比較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